博彩导航

通知公告
  • 党政办通知
  • 学工办通知
  • 教务办通知
  • 研究生办通知
  • 科研办通知
  • 工会通知
  • 纪委通知
  • 人事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人工智能+课程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56次 更新日期:2024-10-08

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助力专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类型与数量

人工智能+课程是指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人工智能深度交融的新范式课程。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设计应注重通过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辅导,尤其鼓励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建设项目分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两类,有招标建设课程和遴选建设课程两种形式。

1.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旨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基本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广度和跨学科视角。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分为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和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两类。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为招标建设课程,共3门,分别为《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其中《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面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标,理工农医学院每个专业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面向商学院招标,经管法教学院每个学院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面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标,人文体艺学院每个学院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具体要求详见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设置方案(附件1)。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为遴选建设课程,面向所有学院申报,拟立项10门左右。

2.人工智能+专业课程

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专业相融合,涉及更为精深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前沿与趋势,培养具有科学思维、专业知识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明者,强调深度与专业性视角。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为遴选建设课程,面向所有学院申报,拟立项20门左右。除阳明创新班以外的工程力学、通信工程、水产养殖、临床医学、涉外法治等9个拔尖创新班,每个创新班至少申报1门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课程

二、建设要求

人工智能+课程应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给出实践案例与教学工具,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一)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形成完整的课程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

2.建设相关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等;

3.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于2025年7月之前形成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典型案例1-2个。

(二)开课要求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应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课,《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和《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应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课,其他课程需在2025年至少完成一轮授课。

(三)验收要求

所有项目立项三年内完成验收,且验收前至少完成两轮授课。

三、申报范围

除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外,其他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并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受益面广。鼓励受众面广、需求量大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多学科融合性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四、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稳定、任务分工合理。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团队总人数不少于10人(含负责人),其他课程团队总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含负责人)。

2.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较丰富的人工智能教学经验,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五、政策支持

1.学校对《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给予每门课程20万元经费支持,对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给予每门3万元经费支持;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每门3万元,经费由学院支持。所有经费管理按照《宁波大学教学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立项和结项时分别拨付60%和40%。

2.各学院应积极开展课程体系的数智化升级,制定“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计划,建设各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前沿课程。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对立项课程提供多方位支持。

六、申报流程

1.参加培训

(1)线上培训。申报教师登录我校专属雨课堂平台(域名://nbujys.yuketang.cn/pro)参加“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培训。首次使用需先扫码关注雨课堂服务号,绑定账号。绑定流程:雨课堂公众号-更多-身份绑定—宁波大学,账号:身份证号后六位,密码:nbu@身份证号后六位。已经绑定账号的教师扫码直接登录即可。

培训课程:《清华大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AI赋能高校教学模式创新》(必学);《人工智能在思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与潜能》、《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化工热力学>智能助教尝试》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进行学习。平台支持网页版或手机端进行课程的观看、学习。

(2)线下培训。学校将召开专题培训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2.提交材料

(1)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2)

(2)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3)

3.时间安排

请有意申报的老师以学院为单位于10月23日前将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hijie@bocaiurl.com,纸质材料(一式1份)请报送至学院教务办215,电话87600379。

材料上交学校教务处后,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建设课程名单,评选结果将在学校教务处网站公示。课程一旦立项无特殊情况不得放弃建设,请各位老师谨慎填报。

学校联系人:董微雨;联系电话:87600417。


附件:1.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设置方案

2.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

3.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办通知
学院博彩导航 - 网站新版 - 正文
关于组织申报人工智能+课程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4-10-08

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助力专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类型与数量

人工智能+课程是指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人工智能深度交融的新范式课程。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设计应注重通过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辅导,尤其鼓励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建设项目分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两类,有招标建设课程和遴选建设课程两种形式。

1.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旨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基本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广度和跨学科视角。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分为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和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两类。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为招标建设课程,共3门,分别为《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其中《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面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标,理工农医学院每个专业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面向商学院招标,经管法教学院每个学院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面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标,人文体艺学院每个学院至少1人参与课程建设团队。具体要求详见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设置方案(附件1)。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为遴选建设课程,面向所有学院申报,拟立项10门左右。

2.人工智能+专业课程

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专业相融合,涉及更为精深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前沿与趋势,培养具有科学思维、专业知识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明者,强调深度与专业性视角。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为遴选建设课程,面向所有学院申报,拟立项20门左右。除阳明创新班以外的工程力学、通信工程、水产养殖、临床医学、涉外法治等9个拔尖创新班,每个创新班至少申报1门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课程

二、建设要求

人工智能+课程应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给出实践案例与教学工具,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一)建设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形成完整的课程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

2.建设相关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等;

3.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于2025年7月之前形成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典型案例1-2个。

(二)开课要求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应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课,《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和《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应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课,其他课程需在2025年至少完成一轮授课。

(三)验收要求

所有项目立项三年内完成验收,且验收前至少完成两轮授课。

三、申报范围

除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外,其他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并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受益面广。鼓励受众面广、需求量大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多学科融合性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四、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稳定、任务分工合理。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团队总人数不少于10人(含负责人),其他课程团队总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含负责人)。

2.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较丰富的人工智能教学经验,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五、政策支持

1.学校对《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B》《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C》给予每门课程20万元经费支持,对人工智能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给予每门3万元经费支持;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每门3万元,经费由学院支持。所有经费管理按照《宁波大学教学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立项和结项时分别拨付60%和40%。

2.各学院应积极开展课程体系的数智化升级,制定“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计划,建设各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前沿课程。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对立项课程提供多方位支持。

六、申报流程

1.参加培训

(1)线上培训。申报教师登录我校专属雨课堂平台(域名://nbujys.yuketang.cn/pro)参加“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培训。首次使用需先扫码关注雨课堂服务号,绑定账号。绑定流程:雨课堂公众号-更多-身份绑定—宁波大学,账号:身份证号后六位,密码:nbu@身份证号后六位。已经绑定账号的教师扫码直接登录即可。

培训课程:《清华大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AI赋能高校教学模式创新》(必学);《人工智能在思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与潜能》、《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化工热力学>智能助教尝试》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进行学习。平台支持网页版或手机端进行课程的观看、学习。

(2)线下培训。学校将召开专题培训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2.提交材料

(1)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2)

(2)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3)

3.时间安排

请有意申报的老师以学院为单位于10月23日前将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hijie@bocaiurl.com,纸质材料(一式1份)请报送至学院教务办215,电话87600379。

材料上交学校教务处后,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建设课程名单,评选结果将在学校教务处网站公示。课程一旦立项无特殊情况不得放弃建设,请各位老师谨慎填报。

学校联系人:董微雨;联系电话:87600417。


附件:1.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设置方案

2.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

3.宁波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办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