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学院概况
  • 博导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发展历程
  • 历任领导

博彩导航 始于1986年的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和机械工程系,是宁波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性学院之一,始终聚焦机械工程与工程力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院现有教职工195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39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93.52%;在校学生1840人,其中本科生829人,硕士研究生912人,博士研究生75人,留学生24人。


学科建设情况

【学位点概况】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

【学科概况】力学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

【平台建设概况】学院拥有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超高功率储能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意大利智能材料与先进结构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各类实验设备总值超1亿元。

【科研成果概况】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及国防项目7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项。2023年,学院全年科研到账经费超83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0篇,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学院至今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项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


人才培养情况

【专业概况】学院设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省重点专业、市优势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重点专业、市品牌专业,2018年设立拔尖人才创新班,实行特色培养计划;工业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新兴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是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结合长三角和国家汽车工业战略需求的新兴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20年新获批的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专业。2021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平台建设概况】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已建成2个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十四五”省级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设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面积达3300多平米。

【教材和课程建设概况】学院现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十四五”重点教材项目5项,出版5本教材;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项;获批 “十四五”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2项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人才培养效果概况】近三年,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学生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浙江省力学竞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成绩优异。在“挑战杯”“互联网+”两大赛事,学院获金奖/一等奖3项、银奖/二等奖7项、铜奖/三等奖4项。在本科生学科A类竞赛中,学院获国家级奖项共5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37项;获省级奖项共21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6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122项。在其他学科竞赛上,学院累计获国际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63项。学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本科生升学率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95%,入职包括中石化、中建、中核等大型央企及上汽大众、舜宇、海天、方太、奥克斯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并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社会服务情况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紧跟宁波361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政策,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关键基础件等宁波智能制造优势产业,瞄准“大优强”、“绿新高”、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需求,打造“教授博士进企业、师生工作在一线”的社会服务模式,重点实施校企平台建设和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工作。学院已与中大力德、阿能集团、力劲科技、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武重工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12个校企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签订横向项目223项,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24项。学院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连续3年翻倍增长,参与培育了20多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宁波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创新之都、建设中国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育人情况

【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构建“五力嵌入”党建工作模式,从政治力、领导力、思想力、组织力、凝聚力五个方面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党建优势。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顺利通过“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验收。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师党支部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近三年,学院各级党组织获评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共计30余项,培育了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大学生双创先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团省委“五四红旗团支部”、浙江省“诚信自强之星”等一大批优秀师生。

【学科文化】学院连续20余年开展绣山工程文化节活动,通过讲述钱学森、郭永怀等力学科学家报国故事,“走进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实践参访活动,感召光辉历程,谨记筚路蓝缕的创业初心。学院已连续两年通过举办“宁波大学力学文化节”,展示力学学科在30多年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时刻,扩大其学科影响力。学院结合力学专业特色,成立“力学科普宣讲团”,将力学知识送入更多的大中小学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0余场,受众达5000余人,被光明日报、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宣讲团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得到了成长,荣获浙江省八八战略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银奖、浙江省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感恩文化】学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拓宽育人渠道,打造立体式育人体系。学院“王雅娟育才基金”、“宁波韵恒奖学金”、“笃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励宁助学金”、“海天助学金”、“申永达助学金”、“CL助学金”等均由校友众筹或企业捐赠设立。“我给母校的第一笔捐款”是由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发起的小额众筹活动,筹集款项用于当年新生入学活动,完成了校园感恩文化的隔空接力,实现了感恩文化从“毕业生最后一课”到“新生第一课的薪火相传”。学院在发挥学生资助体系兜底保障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和人文温度,体现了更高的育人价值。目前学院已有340余名学生获得资助,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感恩教育影响,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受助中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院资助育人的做法,先后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学院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人才联合培养与学术合作研究工作。学院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四年,学院外派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共78名,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合作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已派出6名师生赴该校学习深造。同时,学院招收来华国际学生,培养的留学生共荣获各类奖学金66项,2019年以来累计获得“互联网+”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1项,省赛银奖1项,省赛铜奖2项。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6日)





学院简介
学院博彩导航 - 网站新版 - 正文

博彩导航 始于1986年的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和机械工程系,是宁波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性学院之一,始终聚焦机械工程与工程力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院现有教职工195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39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93.52%;在校学生1840人,其中本科生829人,硕士研究生912人,博士研究生75人,留学生24人。


学科建设情况

【学位点概况】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

【学科概况】力学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

【平台建设概况】学院拥有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超高功率储能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意大利智能材料与先进结构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各类实验设备总值超1亿元。

【科研成果概况】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及国防项目7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项。2023年,学院全年科研到账经费超83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0篇,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学院至今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项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


人才培养情况

【专业概况】学院设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省重点专业、市优势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重点专业、市品牌专业,2018年设立拔尖人才创新班,实行特色培养计划;工业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新兴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是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结合长三角和国家汽车工业战略需求的新兴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20年新获批的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专业。2021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平台建设概况】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已建成2个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十四五”省级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设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面积达3300多平米。

【教材和课程建设概况】学院现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十四五”重点教材项目5项,出版5本教材;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项;获批 “十四五”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2项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人才培养效果概况】近三年,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学生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浙江省力学竞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成绩优异。在“挑战杯”“互联网+”两大赛事,学院获金奖/一等奖3项、银奖/二等奖7项、铜奖/三等奖4项。在本科生学科A类竞赛中,学院获国家级奖项共5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37项;获省级奖项共21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6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122项。在其他学科竞赛上,学院累计获国际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63项。学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本科生升学率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95%,入职包括中石化、中建、中核等大型央企及上汽大众、舜宇、海天、方太、奥克斯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并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社会服务情况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紧跟宁波361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政策,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关键基础件等宁波智能制造优势产业,瞄准“大优强”、“绿新高”、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需求,打造“教授博士进企业、师生工作在一线”的社会服务模式,重点实施校企平台建设和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工作。学院已与中大力德、阿能集团、力劲科技、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武重工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12个校企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签订横向项目223项,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24项。学院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连续3年翻倍增长,参与培育了20多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宁波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创新之都、建设中国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育人情况

【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构建“五力嵌入”党建工作模式,从政治力、领导力、思想力、组织力、凝聚力五个方面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党建优势。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顺利通过“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验收。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师党支部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近三年,学院各级党组织获评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共计30余项,培育了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大学生双创先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团省委“五四红旗团支部”、浙江省“诚信自强之星”等一大批优秀师生。

【学科文化】学院连续20余年开展绣山工程文化节活动,通过讲述钱学森、郭永怀等力学科学家报国故事,“走进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实践参访活动,感召光辉历程,谨记筚路蓝缕的创业初心。学院已连续两年通过举办“宁波大学力学文化节”,展示力学学科在30多年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时刻,扩大其学科影响力。学院结合力学专业特色,成立“力学科普宣讲团”,将力学知识送入更多的大中小学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0余场,受众达5000余人,被光明日报、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宣讲团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得到了成长,荣获浙江省八八战略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银奖、浙江省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感恩文化】学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拓宽育人渠道,打造立体式育人体系。学院“王雅娟育才基金”、“宁波韵恒奖学金”、“笃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励宁助学金”、“海天助学金”、“申永达助学金”、“CL助学金”等均由校友众筹或企业捐赠设立。“我给母校的第一笔捐款”是由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发起的小额众筹活动,筹集款项用于当年新生入学活动,完成了校园感恩文化的隔空接力,实现了感恩文化从“毕业生最后一课”到“新生第一课的薪火相传”。学院在发挥学生资助体系兜底保障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和人文温度,体现了更高的育人价值。目前学院已有340余名学生获得资助,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感恩教育影响,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受助中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院资助育人的做法,先后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学院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人才联合培养与学术合作研究工作。学院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四年,学院外派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共78名,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合作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已派出6名师生赴该校学习深造。同时,学院招收来华国际学生,培养的留学生共荣获各类奖学金66项,2019年以来累计获得“互联网+”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1项,省赛银奖1项,省赛铜奖2项。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6日)





学院简介